求真务实 守正创新 品质提升特色发展 ——山东省实验小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编辑:教学处 发布时间: 2024-05-09 18:25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
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教体局提出的“品质提升 满意历下”
工作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完善管理机制,
提升管理品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研训赛培养机制,提升
专业品质;以新课标理念的学习与实践为引领,深化“爱学课堂”
研究,提升教学品质;聚焦重点项目管理与研究,全区统筹整体推
进,提升教研品质,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实现学校
教育高位快速优质发展不懈努力。
【重点工作】
本学期教学工作围绕历下区教体局“品质提升,满意历
下”的工作部署,在学校“润泽生命 教育无痕”办学理念的
指导下,聚焦“教学常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强课减负、
学段衔接”五大重点内容,紧抓“品质”创特色。
一、抓实教学常规,提升管理效能。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双减”“双新”背景下,需要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根据《山东省教学基本规范》及相关文
件要求,聚焦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考试
评价等常规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细化完善校本各项教学常规管
理制度和指导意见,让管理有据可寻、有章可依。关注细节,
做实抓好,以教学常规工作是扎实推进,提升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效果。2.优化常规管理机制。继续坚持月工作检查制度,在前期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定期检查的基础上细化内容,丰富形式,
更好发挥检查督促、指导、提升的工作意义,及时发现提炼和
推广各学科、各教研组好的做法。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我校教师个人素质高,发展
意识强,教育教研氛围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想做的年 青
教师会做,让会做的骨干教师乐做,团队共进,推出不同学
科不同级别的专家型教师引领发展。
1.做实教师培养促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学习是每学期基础工 作,基于教师个人自主
学习,本学期学校重点指导教师继续深研2022 版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围绕省教师研修、“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进行
一个季度的主题学习活动,结合各级专业培训及理论学习机
会,组织教师研讨实践,全面提升。
2.聚焦梯度发展助团队共进。
学校通过“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名师、教学能手
的带头作用,在团队共同发展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青蓝工程,师徒共进。学校历来重视青蓝工程,
选择市区教学能手给青年教师组团传帮带,在学科理念、教
学方法等方面共研、共进,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提升骨干
教师形成自己的教研风格,每周一节互听课, 每周一次课
标专题研学,每学期一节青年教师展示课……青蓝工程,让
师徒教学相长,共赴未来。组织青年教师晒课活动,本学期每位新教师晒课不少于2节课,通过校、区两级培训展示活
动,促进青年快速成长。
(2)品牌教师,交流共进。充分发挥各级名师、教学
能手引领示范作用。每月骨干教师展示课,赛前团队打造负
责人,“三人行”教学经验分享……让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示
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追寻“双减”背
景下教学发展的新样态,推动学校教学质量节节高。
(3)梯度化跟进各项评选。以常规赛课“一师一优课、
市优质课、基础教育精品课、区新秀评优课”等各项教学评
优活动为抓手,促使学校教师更为专业、优质的发展。以赛
促研,研训结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校精品教
学案例资源。
三、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实践能力。
1.扎实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
继续推进“1+1”学习活动,扎实推进新课标的实践研究,
即: 一刻钟主题教研加一场主题展示。一刻钟主题教研:从开
学前的第一次级部集体教研开始,各教研组在集体学习时间每
期一人主讲,作为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的中心任务。用一刻钟
时间围绕一个关键词结合前期集中培训、主题自学就课标研读
谈体会感悟,并整理相关内容通过微信报道的形式展示交流,
切实形成浓郁的深学氛围,促进大家持续思考,打磨典型教学
案例。鼓励老师们结合校区级课题,深化研究。一场主题研讨,
十月底以跨学科学习为主题做一次主题研讨,探索素养导向的
跨学科融合课程建构。通过教师论坛、跨学科课程展评和课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主题探究能力,借区教体局跨学科
主题学习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引发深度思考,推出学科引领
教师。
2.探索素养导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建构。
按教研室指导意见,进一步做好新课标与现行教材有效衔
接的研究,聚焦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积极开展大概念、
大单元、任务群、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专题研究。开学前,学校
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学科教
师参与区开学初集体备课,对大单元、跨学科做了基础研究;9
月份,学校基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案例通过省教科院专题评选,
促进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作为山东省“语文+”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学校围绕主 旨
工作继续深化项目推进,结合此次评选及10月底的主题研讨,
学校将开展跨学科课程展示。落实《义教课程方案》(2022年
版)中“每学科设置不低于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开
展素养导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建构,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
的征集评选活动,发掘校本化典型经验,打造区域优质跨学科
主题学习案例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形成精品资
源库和具有理论特性的实践研究成果,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
区域典型经验。
3.加强新课程一体化建设。
学校依据 2022 版课程方案整体规化三级课程,融通整
合,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构了“五育”
并举的“三和”课程体系。课程站在整体育人、“五育”并举的高度,跳出学科看学科,集各学科所需,融各学科所长,
既突出独立学科的育人属性,又注重多学科综合育人的重要
价值,从而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有效地加以落实。本学期学校将进
一步完善课程顶层设计,围绕大学科观理念,从学科内部的
纵向贯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融合、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双向探
究三个维度,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形成专业横向融合、纵
向贯通、多维集成的“三和”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
素养。
提升健康意识,打造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学校严格落实
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聚焦“教会、勤练、
常赛”,推进“健康知识+基本体育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特
色体育教学模式,在低、中、高年级开设 全员、全课程、
全方位武术、游泳、定向越野课程,让每位 学生在校期间
掌握 3 项运动技能,在运动量达标的同时,坚持“健康第
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求索“评价新方式”,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每周一课时
劳动教育课,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学校 将紧跟市区工
作指导,抓住关键环节,灵活运用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
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方法, 增强劳动
教育效果。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究
制定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建立对劳动观 念、
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 状
况的综合评定,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在劳
动过程中激发劳动情感,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让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有方向、有
目标、有标准,挖掘劳动评价“新方式”。
四、强课减负增效,提升教学质量
1.深化“爱学课堂”研究,重在强课提质。“爱学课堂”
研究在历下形成品牌,教师在实践探索中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不断强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优化学习的全过程,
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将结合前期研究,观课议课模式的
研究,优化改进课堂教学的路径和策略,构建体现“爱学课堂”
不同的教学范式,利用现场会成果推介、分享交流学习的过程,
不断总结提炼“爱学课堂”研究成果,打造教学品牌。
2.优化作业设计研究,切实减负增效。学校根据《济南市
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加强优秀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
与批改的全过程管理。引导教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强化作
业研究,推行教学与作业设计一体化研究,切实做到教、学、
评一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设计与布置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隔日差异,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积极
探索“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的书面作业和实践性、
体验性、探究性等多种作业方式,切实发挥作业激发兴趣、培
养习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育人价值。
3.强化考试命题研究,关注素养导向。新课程标准将学业
质量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明确要求,体现课程目标、教
学内容、教学实施、课程评价的前后贯通,整体规划,体现教、
学、评的一致性。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教师正确教学质量观,看基础谈发展,通过
质量评价的数据分析,指导教师科学精准的发现问题重点突破,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体系、扎
实的工作作风促进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4.创新推进数字化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学校依托济南
市及历下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智慧研修平台和我校
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初步形成“融平台” 的概念及使用。
(1)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区域校园教育云平台”信
息环境下,学校语、数、英及其他学科融合应用的特色教学模
式,开展基于学习终端的个性化的教与学。借鉴学校已开展的
1:1:1 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全场景使用教学
助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前置性学习(自主学习单或自主报
告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反馈、目标达成等课堂环
节的改革与创新,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不断锤炼出独具学
科特色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优秀作业设计资源;着力
打造学科优课资源;建设新课程理念下试题资源库。发挥平台
共建共享的作用,智慧赋能教学教研,实现“智慧教学评”。
(2)用好智能研修平台。以智能研修平台实验校为基地,
覆盖学科和区域。加强 智慧课堂的应用与研究,利用研修平台,
开展区域、校级在 线教研和智能精准教研。借助精准教学系统,
加快教学与数字应用技术的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有效融合,
提高教学教 研的效率和质量。强教学教研活动与资源平台的有
效对接, 建构数据支撑下的教与学创新模式。通过学生作业数
据采集, 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报告,建立个性化学习手
册,进 行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加各级线上大规模教研活动,使之成为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
五、推进学段衔接,促进持续发展
学校认真落实济南市《实施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
工程的指导意见 (试行)》济教发〔2022〕9 号,发 挥小
幼衔接和小初衔接教研共同体作用,贯通学段教研,遵 循学
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拓展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 深
入开展教研贯通、课程贯通、课堂贯通的“三贯通”研究, 实
现无缝衔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暑假至此,学校在“润泽生命 教育无痕”核心教育理念指
导下实施 “无痕衔接”适应教育。从“环境适无痕”“课程润
无痕”“课堂泽无痕”“陪伴教无痕”和“评价育无痕” 五大方
面开展适应教育改革。为学生增设午休床、提供延时加餐,研
发“4+A”适应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半日主题活动课程,打造游
戏化、情景化、体验化的“乐学课堂”在人民日报、学习强
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宣传。
本学期,学校将以教研为引领,重点围绕小初衔,对接
省实验初级中学以“泉引桥”工程为切入点推进“中小衔接”
系列课程打造。紧紧围绕课程、课堂、教研,定期开展跨学
段专题研讨活动:一是着力打造学段衔接课程;二是开展跨
学段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观评课活动;三是加强聚焦学段
衔接中共性问题,积极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主题教研,关注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能力增长点的衔接研究,全面助
力学生跨学段学习生活的衔接过渡。积极参与中小衔接领航
校和典型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让“无痕衔接”适应教育真 正帮助学生适应小初学习,将引桥教育教学全方位教研,共同
推进,协同发展。缓坡度、搭引桥,形成经验做法。
六、特色推进提升教学教研品质。
1.深研“双贯通” ,做好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继续推进
“双贯通”思政课教学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为抓手,依托省市区各级教研中心指
导,参评系列主题活动。在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
现实中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好课
堂协同的育人优势,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
2.深化阅读研究,升级“季荷书香校园”课程体系。今年,
学校评为山东省首届书香校园,基于前期硬件书香环境的建设,
和已有体系,新学期我们将着力“季荷”书 香校园课程体系的
在升级。通过“一本书
一个人 一件事一种精神”开展读书
项目化工程,为学生精心推荐书籍,带领学生有效阅读,通过
一本书,学习认识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学习一种精神,丰盈
学生的文化底蕴。构建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家
校进行有效指导,找准学生的“生长点”,通过读书助推学生
的生长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书香校园”。
3.点亮“课程超市” ,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学校依据《义
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要求,打造亮点“课程超市”,
为学生提供有品质、有特色的多元发 展机会,有力增强了课后
服务的吸引力。
⑴建立“教育+专业”课程研发机制,定制优质课程。学
校结合现有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情况,对学校课后服务课
程进行顶层规划,确立了科技、运动、艺术、知识拓展等课程领域,以此为基础,组织各学校骨干教师分领域组成课程设计
团队,按照课程目录设计课程框架、研发课程内容。
⑵建立“校内外+线上线下”立体课程体系,搭建多维
课程超市。学校与省科技馆、博物馆合作,推出校内外课程
超市,利用 330 工程优质资源,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
模式,确保超市课程内容的专业性。
⑶构建“动+静”模式,开展优质课后服务。学校还利
用不同时间差,推出 1-3 年级,4-6 年级周二、周四全员选
课时间,周一、周三、周五高水平课程时间,打造不同级别的
超市课程。因不同下午学生参与课程不同,形成“动+静” 模式。
静态模式,主要是组织当天未开课学生,定时、定点进行作
业辅导、阅读指导,由学校安排相应学科教师进行监护。动态
模式,主要是由当天开课课程教师团队,按照“一班一课表、
一人一课程”的原则,定时、定点、定人开班, 全员选课,
跨年级、跨班级“走班学习”。
新学期学校教学工作需要整体架构,明确目标,清晰任务,
接续奋斗。教学处在省市区教研中心指导下也必将以满格的精
神状态、持久的续航能力,做好有温度的教育,以工作高位、
高质、高速发展,为百廿实小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历下教育
创优建设贡献力量。长风破浪行而不辍,直挂云帆履践致远!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