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小学2022-2025年三年发展规划
(讨论稿)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成规范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未来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省教育厅对学校的定位及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本规划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重点工作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一、优势
山东省实验小学始建于1903年,是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省级规范化实验性学校,学校占地18亩,现有教学班30个,教职工8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高级职称9人;特级教师3人,省市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20余人),在校生1400余人。
多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秉持“润泽生命,教育无痕”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促进师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单位、省巾帼文明岗、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市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接待国内外教育代表团的来访,是一所具有示范性、实验性的开放式学校。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以过硬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带领师生通过活动、课程充分挖掘王尽美同志曾在校执教、季羡林先生曾在此就读等光荣校史,传承红色基因,丰富活动载体。学校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深入挖掘和学习“尽美精神”,凝练出“自励自新、尽善尽美”的精神内核,构建“润心泽行”德育体系,打造“播种、培根、强枝、茂叶、繁花、丰果”六大育人行动,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润心泽行重建学校育人新生态——山东省实验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建智慧学校,实现智慧教育方面,学校一直走在前列。被中国教科院评为“未来学校领航学校”和“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重视科研兴校,学校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先进集体、山东省首批书香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学科类(语文学科)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山东省首批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学校连续两届(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获评市级学科示范校。重视科研兴校,支持学校老师成立自主发展团队“鲁一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带动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润养体验式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荣获一等奖;《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的育人实践》荣获二等奖。
近年来,学校开放办学,与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合作,形成了目前4校区(起步区合作学校2022年9月1日开学)的办学规模。各校区统一管理,共同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与此同时,还积极承担“乡村振兴·教育帮扶”以及援疆援藏任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中,被遴选为山东省首批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学校。
二、不足:
1.校园文化丰富,但是内涵和发展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使其更好地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2.面对新形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德育工作虽然特色鲜明,但对经验的总结、提炼还不够及时、系统,有需要进一步加强。
4.对名师的打造力度还不够,骨干教师的数量不多,名师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5.还需重点规划和完善更加适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
6. 需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依托总校资源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优化,促进各校之间特色、均衡发展。
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一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未来学校。
育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发展定位: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人文化。
第三部分 重点工作
工作内容 |
工作目标 |
实施策略 |
|
深化课程体系再建 |
依托学校文化主题,建设富有特色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个性化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题化开展的三级课程实施方式,打造集成、智慧的新学习场景,建立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符合其个性发展的“私人订制课程”。 |
2022.8-2023.8 |
学校依据2022版课程方案整体规化三级课程,融通整合,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化学习深化学习方式变革。课堂教学在“学导式”“五自式”等现有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真实、深入地学习。结合三级课程,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和空间,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阶梯目标,并提供相应的“脚手架”,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升,提高学习产出的质与量。持续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信息技术在课程设置、学习资源、课堂学习、线上学习以及学习评价等各方面发挥其广泛快捷的优势。 |
2023.8-2024.8 |
建设泛在学习的课程体系。提升以学校文化主题为依托的三级课程体系,学科教学综合化实施,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舞台剧、STEM分别引领艺术和科技学习方向,大力开展综合性学习,开发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当今儿童需求的学习主题。实施专业个性的艺体教育。结合学校已有“季荷”书香校园阅读工作的开展,打造“季荷”阅读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全面落实艺体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作用,引进聘请更多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走班选修、兴趣小组、延时服务、校队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和健康素养。 |
||
2024.8-2025.8 |
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架构。进行更多学习场所、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制作和引进,注重真实场景下的实践学习,促使教师和学生均形成泛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跨学科项目化研究成果:整体建构小学一至六年级系统化、序列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制定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和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形成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
||
强化家校育人合力 |
深入探索适应学校办学核心理念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新途径,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体系,通过健全机制,畅通渠道,家校携手,共同为学校管理、师生发展献计献策,合力构建“健康、安全、有序”的教育生态,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
2022.8-2023.8 |
1.采用多种形式,办好家长学校,通过“推荐家长、外聘专家、学校教师”等,形成家长学校系列培训课程,转变家长家教观念,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智慧。 2.通过“寻、研、讲、践、树”的形式,打造“尽美好家风”,评选“尽美好家庭”“尽美好少年”,以此为切入点,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深入到家家户户,扎实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
2023.8-2024.8 |
1.运用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督促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全面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核心价值观水到渠成地融入学生头脑和日常行为中。 2.长期聘请专家引领,疏通家校合作途径,制定家校合作育人策略,以合理、多层、多元、具体化、可操作的模式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子。 |
||
2024.8-2025.8 |
1.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机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家校共育的积极参与者和真实受益者。 3.构建学校引领下的线上“家长空间”,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家校共育资源库。 4.培养家庭教育专家型教师队伍,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
||
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
建设一支学历、能力等各方面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结合学校科研项目,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反思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实现骨干教师增量、青年教师培养有成效的目标。 打造齐鲁名师1-3名,培养市区级名师多人,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达到教师比例的50%左右。 |
2022.8-2023.8 |
1.开发教师培训的系列课程,完善培训模块。通过专家讲坛、外出培训、网络课程学习、教师微论坛、课程项目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反馈和评价制度,完善培训机制。 2.继续秉承“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学校助力”的教师发展基本原则,结合学校重点发展项目,在各校区教师自主成长团队内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定期汇报项目研发的进展和收获,合作共享,共同进步。 3.形成“导师引领”发展机制。在前期“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创建“导师制”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师德表率作用、业务辐射作用,通过传授经验、联合研究、岗位实践等方法,全面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
2023.8-2024.8 |
1.结合学校重点项目的深入研究,打造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优秀团队和专业名师,促进教师及团队发展。 2.通过学校各级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结合论文写作培训及多种形式的投稿活动,带动教师及时总结、反思,边研究,边实践,边提升,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3.打造专业名师和优秀团队的成长展示平台,以名师工作室等形式提高名师和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助力和展示的平台。 |
||
2024.8-2025.8 |
1.总结和提炼项目研究成果及“项目研究”团队发展经验,参加省市区各级评比和展示交流,进行成果的推广,扩大成果的辐射和影响。 2.整合各校区教师资源,组织各个领域的交流活动和互动式教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进各校区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 3.结合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内容,加强常态化管理和评估,汇总整理教师个人成长足迹,形成和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
||
完善开放合作办学 |
面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加强开放办学的顶层设计,制定开放办学的机制,努力把学校变成一种“开环学校”,深度推进家校社共育机制建设,使学校成为社区或者社会的学习中心,同时学校也以社会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与社会交流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建立海内外合作网络,扩大国际交流的领域,面向国际,走向世界。 |
2022.8-2023.8 |
1.提高开放办学的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开放办学的目标体系,把社会大课堂纳入学生学习的资源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2.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指导教师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确保起步区合作学校顺利开学,初步完成顶层设计;其他合作学校继续提质增效,突出特色。 4.寻找国际教育的路径,优化教育国际化的方法,完善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体系。尝试在英语、语文、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开展国际视野教育。 |
2023.8-2024.8 |
1.利用研学活动,努力构建稳定、成体系的实践活动,保证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周的校外学习活动。 2.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深入开展家校合作。组建一支稳定的家长志愿者团队,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 3.起步区合作学校成绩初显,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者。 4. 从学校环境、师资生源、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的渗透。 |
||
2024.8-2025.8 |
1.采取社区共建等形式,构建立长期的、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及互帮互助关系,通过共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努力建立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力争每所学校都能建设多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实践基地,保障工作的落实。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打通学校内外的围墙,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 通过与帮扶学校的多形式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为形成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努力。 4.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平台,定期与签约学校开展文化交流,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邀请境外合作学校专家作报告等,营造校内国际化氛围。打造有影响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 |
||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
明确学校管理理念,打造系统科学完整的学校管理网格,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建设平安校园基础上,推动学校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以文化建设为中心,优化整合各校区内部文化资源,形成以本部为龙头,各校区“统一+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内涵,加强各校区的交流互动。 |
2022.8-2023.8 |
1.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构建年龄结构合理的管理团队,形成青年干部培养的有效机制,建设青年干部后备梯队。 2.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软硬件基础,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在智慧教学、管理和评价类系统的作用,打造学校特色智慧校园环境。 (1)建设运用智慧管理类应用系统、智慧课堂系统、教学助手、学科教学资源库和校本课程资源库。 (2)电子班牌对接班级空间、课程动态、班级通知等平台,对接学校各功能型教室,对接智能终端,校园卡或AI人脸识别无感考勤系统,满足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特色教学班、校园智慧生活等多种管理场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生态环境。 3.结合学校的历史、现有资源和发展愿景,精心凝炼具有学校特色、引领学校教育方向的精神文化,如领导意识、教师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等,让学校充满理解与包容、信任与尊重、睿智与大气、时尚与活力。将其与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环境美化结合并外显出来。 4. 完善制度体系。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机制和环节, 建立以平安校园为基础、共同进步为中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范程序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 |
2023.8-2024.8 |
1.借助智慧校园系统组织开展与学科教学和学生成长有关的活动,促进所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能够真正与日常教学、管理场景相融合,推动学校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1)使用智慧校园“教师考评”应用,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提供的教师发展评价报告,更好地促进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2)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的数据记录,进行伴随式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每个学生在一个学习周期的成长报告。 2.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本校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本着“同质办校,特色提升”的原则,融合各校区的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的互融和推广,精准定位,分步推进。 3.整合师资,促进教师发展。各校区统一调配师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合理流动,适才而用,使教师队伍得到有效整合。合理引进高水平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
||
2024.8-2025.8 |
1.学校品牌与高质量信誉的课程体系、可持续师资队伍发展体系、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党团建设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学校制度,促进学校品牌化发展。 2.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实践未来品牌学校管理制度。 未来品牌学校管理制度涵盖以下方面: (1)《山东省实验小学管理标准》,促进管理走向规范化。 (2)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通过 “鲁一班”等自主发展团体,成就发展;同时发挥教代会职能,实行民主决策,人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形成教师参与、家长参与、学生参与、社区参与、专家参与的开放式办学机制,实现多方共管。 (3)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使信息化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的有力支持。 3.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利用与网络互动课堂等平台,在智慧校园教学应用平台上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送教活动,实现精准扶持,促进教育均衡。 4.通过外显文化的积极影响、制度文化的有效制约、行为文化的反复促进,最终将精神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幸福耕耘的沃土,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传承百年老校的文化,续写时代教育的篇章。 5.实行交流互动,加强教育教学联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大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达到优质资源高度共享。加强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各校区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升,实现各校区教育教学均衡优质发展。 |
山东省实验小学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