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寻访百年光辉足迹----访党员先锋榜样郭永怀

编辑:学生处 发布时间: 2021-04-28 10:58


      大家好,我是山东省实验小学四(4)中队的孙曼泽,在“红领巾寻访百年光辉足迹”活动中,我寻访的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

      当五星红旗在五彩的晨光中冉冉升起,你是否看到一个独立傲然的新中国正在崛起!当耳畔响起国歌慷慨激昂的旋律,你是否听到中国巨龙腾空而起,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弹指之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百年之前中国百废待兴,百年之后中国百业昌盛!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见,两弹一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在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邓稼先、钱学森等名字我们耳熟能详,而其中一位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名字却很少被人提及,他就是著名力学家、我们的山东老乡郭永怀。他立志科技救国、以身许国的英雄事迹,直到授勋后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后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山河破碎,郭永怀立志科技救国。1939年,他赴美国留学,和钱学森一起,攻克飞机超声速飞行的问题,由此跻身顶尖科学家之列。

     1956年,为了回到祖国,郭永怀放弃了美国的优厚条件,甚至不惜烧掉多年研究的所有手稿。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都劝他留下,为什么总是记挂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对此,他坚定地说:“我当年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国!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在国庆节的前一天,他动身回国。

      回国后,郭永怀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永怀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成功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呕心沥血,默默奉献。

    1968年,主持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发射试验的郭永怀,继续奔波于北京和青海之间。12月5日凌晨,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后,他带着重要的试验数据,连夜搭乘飞机从兰州返回北京。然而,在抵达北京距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却突然失去平衡,数秒后坠地起火。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将宝贵的资料护在了胸前!

      正是依据这份郭永怀用生命保护的重要资料,在他牺牲的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由郭永怀参与设计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也成功发射。

      郭永怀立志报国、以身许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习近平爷爷说:“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我们要从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撰稿:孙曼泽

指导教师:周艳霞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